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

By: Kevin Kelly

July 31, 2025

Source: https://kk.org/books/2049-possibilities-of-next-10000-days

内容简介

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kk在《2049:未来10000天的可能》中,系统预测了改变世界的十大科技浪潮:AI重塑社会、脑机接口突破生物边界、镜像世界融合虚实空间、生命科学改写人类规则。

书中首次提出 酷中国 愿景----中国将向全球输出最前沿的游戏、AR与艺术创新,并揭示无形、透明、脱媒等10大关键词背后的未来生存逻辑。本书不仅是技术演进路线图,更为个体与组织提供锚定未来的思维罗盘。

 

基于凯文-凯利KK书中展现的前瞻视角和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整理出了他最新的53条关于未来的前沿预测,这些预测涵盖了科技、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有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想象未来、和适应未来。

 

 

 

镜像世界:新一代科技革命的拐点

1、到2049年,大多数智能手机将被智能眼镜取代。当数十亿生活在城市地区的人戴上这些智能眼镜时,他们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叠加,从而形成“镜像世界”。

2. 镜像世界将是下一代互联网,一个由人工智能赋能的沉浸式互联网,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沉浸式体验。在这个全新的互联网中,人机交互的方式将从使用键盘、鼠标、触摸屏,转变为使用语言、手势,甚至眼神交流。

3、镜像世界时代,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公司,将是那些为镜像世界提供数据支持的公司。

4. 镜像世界将成为我们发挥巨大想象力的空间。未来沉浸式体验将成为快速消费品,用户获取的内容和体验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独特体验的记录者,分享沉浸式体验,而所有这些体验都将是3D沉浸式的。

5. 当虚拟体验越来越普及时,现实体验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稀缺和珍贵。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冒险将成为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独特服务。

6. 在镜像世界中,每个人的行为数据都在不断被捕捉。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在个性化和隐私保护之间做出权衡。

7. 信息收集必须公开透明,即相互可见。首要前提是用户信任、权责对等、信息可追溯、可验证、双向透明的问责,以及可投诉的途径。

 

人机交互: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变成“人类”

8. 据我们所知,只有人类智能是“通用”的。与AGI(通用人工智能)相比,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期待的。

9. 未来25年,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将是合作伙伴。人类将以各种方式参与人工智能的运作,而不是让人工智能在云端独自“思考”,拥有自己的意志和议程。

10. 尽管人工智能表面上看起来越来越像人类,但我们绝不能用人类的标准来理解它们的行为。我们需要清楚,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思维方式不同。与人工智能互动时,首要原则是始终提醒自己不要将它们想象成人类。

11. 与所有技术进步一样,各行各业采用人工智能也需要时间。人工智能渗透到经济的各个方面并彻底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将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

12、到2049年,每个人都会拥有一个像私人秘书一样的智能助理,也就是AI助手,它将像我们手机上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导航软件一样普遍。

13、AI助手与镜像世界的融合,将为我们展现未来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其最有可能被植入到智能眼镜或者智能穿戴设备中,这也将是接下来各方争夺的重点。

14. 人工智能助手类似于手机的操作系统。我们也可以称之为AI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而B2B(Bot to Bot,机器人程序对机器人程序)类似于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企业通过设计机器人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些机器人就像智能手机里的各种APP(应用程序)。

 

人工智能给工作场所带来的大挑战

15. 未来25年,“人+机器”模式将基于以下范式:机器将不断提高效率,而人类将专注于低效的事情——突破性创新往往效率低下。生产力是为机器人设计的,而非为人类设计的。任何有生产力指标的工作都不应该由人类完成,尤其是在未来。在一个组织中,我们需要学会与智能的数字同事合作,他们将协助我们完成许多任务。这需要我们在工作场所建立一套全新的“人+机器”行为准则。

16. 二十五年后,仍然会有很多非标准化、技术性、服务性的蓝领工作需要人类来完成,而且他们的工资可能更高,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机器人的后市场,也就是零部件市场或者机器人的售后维修市场,未来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增长市场,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17. CEO和高管的工作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一线员工的工作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只是他们的工作速度和效率会进一步提升。最显著的组织变革将发生在中层管理层,他们受到的影响也将最大。原因很简单。如果中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是管理,即上下传递信息,以及对一线工作的统计和整理,那么人工智能可以完美地取代他们。

18、在组织方面,组织架构将日趋扁平,中层管理者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报告、预算、考核等工作可能都由人工智能承担。

19. B2B 还将使同事之间的评价和竞争更加普遍。同事之间的评价将变得非常容易。同事之间可以相互竞争,而且竞争结果将非常透明。相对而言,合作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20. 人工智能将使绩效更加透明,因为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得到更准确的评估和监控。这种透明的监控将进一步加强同事之间的监督与合作。

21、此外,随着AI助手的普及,未来人们换工作会更加轻松灵活,AI助手可以随时帮助我们下载和调用各种新奇的技能。

22. 从历史上看,任何技术变革都会淘汰许多工作岗位,但也会创造足够多的新工作岗位。这一次也不会例外。未来25年,几乎所有熟悉的工作内容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失业人数可能很少,因为人工智能将创造更多人们从未见过的新工作岗位。

23. 未来,随着社会更加繁荣,大多数人将不再为温饱而担忧。许多人的工作将转向志愿服务和社会福利。人类将倾向于从事需要创造力和人际互动的工作,而这些领域是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的。

24. 未来25年将是一个持续剧烈变革的时代,面对变化,人类的适应能力更强,而人工智能的灵活性则不够。

25. 从企业规模来看,未来将出现两种极端趋势。一方面,大型企业可以变得更大,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员工人数超过百万的超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一人/两人公司也将变得非常普遍。第一个年销售额超过十亿美元的超级个人即将出现。

26. 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创业也将变得更加容易。未来25年,每个人都有机会创办公司。将会出现更多新型创业公司,它们由创新者组成,在特定时间内围绕特定项目进行合作。

27. 随着创业者越来越多,以打造世界500强企业为目标的企业家将会越来越少。能够持续经营百年的企业可能变得非常罕见。为了应对不确定、不连续、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将看到企业形态更加宽松灵活,生命周期也更短。

 

人工智能催化的商业机会

28. 未来25年技术演进的逻辑清晰可见:首先,在基石层面,有人工智能、数字治理和组织变革;其次,在生存层面,以医疗健康和教育为代表;第三,在应用层面,如机器人、自动驾驶和太空探索;最后,在人类探索的终极层面,涵盖生命科学和脑机接口。

29.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前沿的领域,但它已不再是普通初创公司能够参与的游戏——除非他们找到新的出路。这场游戏的入场券至少需要10亿美元。至少从人工智能研发所需的投入来看,人工智能领域仍将由巨头主导。

30. 未来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可能出现两三家主导,也可能出现一家主导,两家追逐的局面。主导地位只是暂时的,最多维持10年,甚至更短,只有8年、7年。

31、AI领域更值得关注的是AI赋能的那些利基领域,也就是镜像世界的AI应用,又或者是B2B领域的各种机器人。

32. 可以肯定的是,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影响是催生更好的人工智能。

33. 未来25年发展最快的领域,必定是那些充分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值得选择的行业,将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能够通过技术跨越实现自身的发展,使参与者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而不是被淘汰。

34、如果说过去25年互联网上的巨大变化是从搜索到推荐,那么未来25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定制化/个性化的基础是对个人的全面了解。

35.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物联网世界,大数据的收集和利用都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根本特征。

36. 从太空经济的商业价值分析来看,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无法通过太空旅游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未来太空旅游肯定是一个小众项目,市场规模最多也就四五十亿美元,不太可能形成支撑太空探索的经济规模。

37. 从商业价值角度来看,近地轨道,也就是卫星和通信,仍将是私营航天业最赚钱的领域。马斯克的提供全球卫星通信覆盖的Starlink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38. 全球化使得全球数据传输、地面监测和物体测量日益重要。而人类利用近地空间进行通信、监测和观测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未来的需求足以推动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更多参与者将加入其中,制造更多火箭,并将更多卫星送入近地轨道。

39. 未来25年,近地轨道上将有数千颗卫星监控着一切。这些卫星也将成为镜像世界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当然,它们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因为现在的近地轨道已经非常拥挤。因此,未来25年,一个新兴产业——太空垃圾清理——将会出现。

40. 另一个有前途的领域是近地轨道的航天工业,即试图在近地轨道上建造大型工厂,然后将产品送回地球,或者在近地轨道上建造发电站,进行核聚变研究,并将能量通过微波或其他形式传回地球。

 

内容爆炸:创作者如何突围?

41、未来25年是内容爆炸的时代,是延续过去20年信息爆炸、内容超级繁荣、个性化创作日益普遍的时代。

42. 人工智能将直接影响出版业。随着强大的人工智能助手的普及,人们可以让人工智能助手阅读所有书籍。由于人工智能助手非常了解用户,它可以在与用户互动的过程中,为用户找到每本书中最具新意的部分,并推荐给用户。

43. 未来的书籍将是人类知识的大集合。书籍之间可以相互连接,每本书都有各种超链接,把所有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Meta(元)文本/Mega(超大)文本,就像一本“总书”,一本汇集人类智慧的大书。

44. 未来25年,好莱坞将再次被颠覆。好莱坞电影需要巨额投资,而人工智能将使电影呈现变得更容易,人人都可以成为编剧和导演。未来,一人电影和粉丝自制电影将非常流行。

45. 未来的人工智能或许会降低各种创造/制造的门槛。未来在更多领域会出现更多像乔布斯、马斯克这样的人,因为优秀的创意和疯狂的想法更容易实现。

46. 对于创作者来说,有两点至关重要:第一,做好自己,以兴趣驱动而非单纯的利益驱动,专注于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事情。第二,找到真正喜欢你、支持你的粉丝。这需要足够多的受众群体和更完善的匹配机制,也需要更多的沟通和一些运气。

47. 镜像世界将更高效地将优质内容与感兴趣的用户匹配。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是潜在的受众,传播的长尾效应将非常明显。当然,镜像世界也会保留一定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为创作者和粉丝带来惊喜。

48. 在镜像时代,另一个将迎来大爆发的领域是数字化身。25年内,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创建一个逼真的数字化身。

49. 当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现实。它将改变大众媒体时代形成的“眼见为实”的标准。人工智能时代的各种深度造假要求我们核实每一个信息来源。我们应该首先假设我们看到的照片或视频是假的,直到我们能够证明它们是真的。

 

未来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50. 个性化教育或称个体化教育,将因人工智能的普惠性而普及。与个性化医疗、个性化购物以及其他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类似,个性化教育也将因人工智能的无处不在和人工智能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快速发展。

51.在从工业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转型中,我们在工业时代已经习惯的三阶段生活模式——教育、工作、退休——将被彻底颠覆。

52. 与体验经济一样,体验式学习也将是未来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VR/AR,孩子们可以以沉浸式的方式获取知识。

53. 未来,大学学习可能是一种非线性、高度虚拟化的体验,这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名牌大学的课程。